本教學網站內容取自臺灣政府出版《當危機來臨時》2025.11.19(二版)
這是我們深愛的臺灣。我們能夠享受著自由民主,做國家的主人,是因為無數臺灣人前仆後繼的努力。但無論是天災、疫病、極端氣候,還是中國侵略威脅,我們面對的挑戰,從未停歇。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,我們的安全,建構在堅定的防衛意志,與平時就做好準備的決心。有準備,更安全。
瀏覽完整手冊
危機意識:你是否想過這些問題?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很少停下來思考:當危機真正來臨時,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?這些看似遙遠的問題,實際上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。從基本的生活物資儲備,到通訊中斷時的應對方案,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在關鍵時刻決定我們的安全。
1
家庭成員安全
你的家中有沒有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、小孩或寵物?他們在緊急情況下需要什麼特殊協助?
2
通訊應急計畫
當手機網路中斷時,你有和家人約定好的集合處嗎?你們是否有備用的聯絡方式?
3
物資儲備狀況
停電時,你家是否有充足的食物、水及必要的物資?你有充足的行動電源嗎?冰箱食物可能因停電而腐壞。
4
醫療藥品準備
你的慢性病處方藥物現在剩下幾天份?緊急情況下可能無法立即取得醫療資源。
更多需要深思的關鍵問題
資訊安全與認知
如果遭到侵略,你知道網路上會充斥敵人釋放的假訊息,企圖動搖民心與破壞社會穩定嗎?辨別真假訊息的能力在危機時刻至關重要。
金融準備
你知道無論停電或網路中斷,提款機運作可能受到阻礙嗎?你是否隨時備有少量現金以應付緊急需求?
居家設施應對
停電時你仍然可以自由行動嗎?電動鐵捲門、電子鎖、對講機鎖、電梯等都可能在停電時失效。你是否有應急方案?
社區互助網絡
你是否認識你的鄰居?你們能在必要時互相幫助嗎?在緊急危難中,你能與身邊的人互助合作嗎?距離你家最近的緊急避難所在哪裡?
平時的準備:建立安全防護網
平時先做好準備,危急時刻才能不慌不忙。預防勝於治療,充分的準備能大幅提升我們在危機中的生存機率與應變能力。現在就請跟著這份指引,讓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,一起為安全增添一份保障。
01
日常的居家儲備
建立循環使用的物資儲備系統
02
緊急避難包準備
隨時可取用的緊急物資包
03
警報應對知識
了解各類警報的意義與應對方式
04
守護資安注意事項
保護個人與家庭的數位安全
05
增加防災知識和技巧
持續學習與提升應變能力

有準備,更安全 — 這不僅是一句口號,更是我們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最佳策略。每一項準備都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愛與責任。
日常的居家儲備指南
建議最少準備一週份量
採用循環儲備方式,平時儲備、使用、再補充,讓防災簡單又無負擔。請根據你的具體需求和情況,調整清單中的建議。這種方式不會造成浪費,反而能確保物資始終保持新鮮可用。
食品類
  • 每人每日至少3公升飲用水
  • 泡麵、乾麵、米
  • 罐頭、調理包
  • 餅乾、巧克力、堅果
  • 油、鹽、糖等調味料
生活用品
  • 塑膠袋、保鮮膜
  • 衛生紙
  • 手套(防切割、耐磨)
  • 布質膠帶
  • 食品用塑膠袋
衛生用品
  • 急救箱、口罩
  • 酒精噴霧、消毒濕紙巾
  • 常備藥、處方藥
  • 拋棄式隱形眼鏡
  • 女性生理用品
嬰兒用品
奶粉、奶瓶、奶嘴、紙尿褲、濕紙巾等
年長者用品
助聽器電池、假牙清潔劑、常用藥物
寵物用品
寵物食品、水、項圈牽繩、排泄用品、餐具、飼主連絡資訊
防災用品
卡式爐、瓦斯罐、手電筒、LED手提燈、頭燈、乾電池、可攜式收音機、濾水工具
緊急避難包:你的生命保障包
危機來臨時,很難把所有居家儲備都帶走。請於平時就依自身需求,挑選必要用品放入緊急避難包,以便不時之需。當建築物嚴重受損需要立即緊急撤離時,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,讓你能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,及時遠離災害。
緊急糧食飲水
飲用水兩瓶(600ml×2)、餅乾、巧克力、防災食品、真空速食食品等乾糧
醫療清潔品
優碘、棉花棒、紗布、體溫計、酸痛貼布、衛生棉、個人用醫藥品、口罩、乾洗手、濕紙巾、每日服用藥等
禦寒保暖衣物
手套(防切割、耐磨)、輕便外套、雨衣、內衣、襪子、毛巾、小毛毯或鋁毯、暖暖包、小型睡袋
貴重物品
身分證、健保卡、存摺影本(紙本或數位)、其他重要證件影本、少許現金、零錢
其他必需品
哨子、行動電源、充電器材、紙筆、防中暑物品(帽子、雨傘、防曬乳)、防災地圖、可攜式收音機、手電筒、電池、打火機、瑞士刀
輕便鞋子
選擇輕便耐走的鞋子,確保能長時間行走
重要提醒

選購標準
質輕、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

更新頻率
每半年檢查一次,確保物品無損壞、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

放置位置
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

重量限制
內容物請儘量簡便,建議男性15公斤、女性10公斤
警報系統:當危機警報響起時
了解不同警報的意義與應對方式,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。臺灣建立了完善的警報系統,包括防空警報、海嘯警報、地震速報等。當警報響起時,請保持冷靜,依照指示行動。
防空警報
1
1長聲2短聲(長聲15秒、短聲5秒,每次間隔5秒、循環3次、共115秒)
2
立即行動
依防空避難標示,或聽從警察及民防人員引導,儘速至最近、最方便的避難場所
3
長聲90秒,表示防空警報解除
海嘯警報
1
警報聲響
鳴5秒、停5秒、鳴5秒後,語音廣播「海嘯警報,請所有民眾迅速往高處疏散」2次
2
立即行動
往內陸、高處及遠離海岸邊進行垂直避難,建議高度為3層樓之上
3
警報解除
長聲90秒,表示海嘯警報解除

重要應用程式
下載警政服務App消防防災e點通App,掌握離家裡最近的防空避難設施和海嘯避難處所位置。這些應用程式提供離線地圖功能,即使在網路中斷時也能使用。
守護資安注意事項
掌握四不六要,養成良好資安習慣,避免成為受駭對象。
在數位時代,資訊安全與我們的人身安全同等重要。無論是平時還是危機來臨時,境外敵對勢力都可能利用錯誤的宣傳來分化、削弱我們保護自己的決心,包括透過假帳號或在地協力者發布深偽影片,斷章取義、散播陰謀論等。掌握良好的資安習慣,能有效保護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。
四不原則
不瀏覽可疑網站
避免點選不明連結,保護設備安全
不下載可疑檔案
拒絕來路不明的App及軟體
不亂掃QR code
確認來源再掃描,防止惡意程式
不連接可疑Wi-Fi
公共網路可能有資安風險
六要原則
要定期更新密碼
避免使用過於簡單的密碼
要備份資料與更新軟體
保持系統安全性
要關閉未使用介面
關閉Wi-Fi/藍芽等不使用的功能
要開啟加密防護
連結Wi-Fi時務必加密
要刪除機敏資料
不再使用的敏感資料應立即刪除
要謹慎查證訊息
接收網路訊息時保持懷疑,仔細查證

特別警示
請隨時留意你所使用的App與軟硬體所可能帶來的資安風險。部分中國製App,如DeepSeek、WeChat 、TikTok(抖音)及小紅書等,可能涉及個資蒐集風險。在危機發生時,這些設備甚至有可能被敵方所用。
請牢記
倘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,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消息都是假消息!
3不1要原則
不製造、不輕信、不轉傳、要查證
當危機來臨:應變與自救互救
當危機真正來臨時,依照我們平時的準備,以及正確的應變知識,我們就能大幅提升生存機率。從自然災害到軍事威脅,每一種危機都需要特定的應對方式。學習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,在關鍵時刻能挽救生命。
我們可能遇到的威脅
天然災害
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,時常遭遇地震。同時,地處副熱帶地區,常面臨颱風、豪雨、乾旱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,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。除此之外,我們亦須強化對傳染病爆發與極端氣候的應變能力。
  • 地震:趴下、掩護、穩住
  • 土石流:留意警戒區,主動疏散
  • 海嘯:往高處、往內陸、找堅固建築
  • 颱風:做好防颱準備,勿外出
軍事侵略威脅
全球威權國家野心不斷上升,以軍事侵略威脅國際秩序,整個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皆受到挑戰。我們可能遭遇到的軍事威脅包括:
  • 重要基礎設施、海纜遭破壞
  • 大規模網路癱瘓
  • 敵國巡航繞臺、劃設禁航區
  • 無人機入侵領空
  • 停止兩岸交通、商業活動
  • 武裝侵略或滲透破壞

基本自救互救技能
燒燙傷處理
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:大量冷水沖洗、去除衣物、持續浸泡、覆蓋傷口、尋求醫療
CPR急救
確認反應、呼救119、胸部按壓(每分鐘100-120下、深度5公分)、使用AED
止血處理
立刻撥打119、對傷口加壓止血或使用止血帶(綁於出血點上方5-8公分)
傷患搬運
遠離危險現場,謹慎搬運,固定受傷部位,避免造成二次傷害

prepare.mnd.gov.tw

👉 傷患處理

災難發生時,每個人都可能受傷,來認識各種傷患處理的原則吧!

守護家園:我們需要你
我們的家園
需要每一位臺灣人的守護
保護臺灣不僅是政府或軍隊的責任,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。無論你的背景、專長或年齡,都可以為這片土地貢獻一份力量。從成為防災士、加入民防組織,到簡單的社區志工服務,每一個行動都在為臺灣的安全加分。
民防團隊
義警、義交:前往或致電附近警察局洽詢
義消:前往或致電附近消防局洽詢
民防組織(NGO)
歡迎加入所在地區的民防組織,與社區居民共同守護家園
防災士
報名參加防災士訓練(2日課程+測驗),保護家人並增進整體安全
國軍志願役
對守護家園想盡一份心力的民眾,歡迎加入國軍志願役
後備軍人
退伍後尚未除役前為後備軍人,收到召集令時請立即前往戰鬥位置
社區志工
加入社區志工服務,在日常生活中為臺灣盡一份力

有準備,更安全
這本手冊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指引,從平時準備到危機應變,從個人防護到社區互助。記住,每一個準備都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愛,每一次演練都在提升我們的生存機率。讓我們一起,為守護這片我們深愛的土地而努力。
更多資訊請造訪: prepare.mnd.gov.tw

Facebook

濟南防災自訓團